成功案例

微妙时刻,中国高级别技术代表团出访欧洲洽谈

作者: bet356体育官方网站   点击次数:    发布时间: 2025-10-30 10:30

据环球时报报道,10月30日,中美两国元首将在韩国举行会晤。在大西洋的另一边,中国和欧洲官员正在布鲁塞尔举行闭门会谈,重点讨论稀土和其他问题。近期,欧盟关注稀土供应问题,荷兰强行收购中国企业控股的Nexperia半导体。关注汽车行业等重点领域面临停产风险。稀土“危机”欧盟委员会发言人28日透露,中欧27日举行视频磋商,为30日中国高级技术代表团访华铺平道路。欧洲委员会主席科斯塔表示,他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峰会上会见了中国总理李强,讨论了这一问题。 “希望稀土问题能够得到妥善处理。”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,长期支撑汽车、电子、国防等欧洲主要产业链。本月早些时候,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稀土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许可制度。目前,全球已有13个国家实施了类似政策,其中包括欧洲国家。然而,欧洲方面却“如临大敌”,大肆炒作所谓“稀土断供危机”。一方面,欧盟贸易专员呼吁七国集团(G7)就此事召开紧急会议;法国总统马克龙声称必须启动“反胁迫机制”;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“正在考虑所有选择”。所谓的“反胁迫工具法案”将于 2023 年底出台,将允许欧盟限制贸易和服务、限制某些知识产权、限制外国直接投资和公共准入。这被认为是欧盟的“核贸易选项”,自2023年实施以来一直没有激活。因为欧盟知道,一旦执行这一“核选项”,欧洲经济将出现严重转向。另一方面,欧盟开始制定所谓“应急计划”,包括提高自身矿产产能、建立联合开采中心、建设战略储备、推动供应链多元化等。但目前欧盟内部在如何处理对华贸易问题上仍存在严重分歧。一些国家正在推动研究对策,以在对华谈判中获得筹码;其他国家担心中欧局势升级可能对欧洲经济造成沉重打击。中欧之间真的存在所谓的“稀土危机”吗?环球时报指出,中国制定相关出口法规是我国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。旨在履行防扩散义务、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,充分考虑各方关切。过程非常负责,相关步骤审慎恰当。中国商务部表示,在措施公布前,中方已通过双边出口拨号机制向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。中方还为欧洲企业设立“绿色通道”,并多次与欧方就此问题进行磋商对话。今年上半年,超过60%的欧盟企业通过这一渠道获得了出口许可证;近期,多家德国企业成功获得进口稀土材料许可。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所言,稀土出口从未如此,也必须如此。这不是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问题。 “冻结”危机预计将在30日的中欧会谈中涉及更多稀土问题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双方27日还就荷兰政府强行收购闻泰科技控股的Nexperia半导体进行了初步讨论。本月初,中国闻泰科技公司子公司Nexperia突然被荷兰政府“冻结”并接管,引发外界关注。荷兰人的理由依然是那张熟悉的牌——“国家安全”。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表示反对滥用“国家安全”概念对中国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实施选择性歧视。欧盟中国商会也谴责荷兰政府的行为是“受地缘政治算计驱动的现代经济强盗”。从此,中国商务部已通知安世半导体中国,禁止分包商出口在中国制造的某些半导体成品元件和组件。据悉,双方目前正在讨论临时许可计划;欧方预计中方将暂时放开阿兰什中国的相关出口,以防止欧洲汽车业“减产”。有评论称,此次“冻结”事件,以及另一家荷兰科技公司ASML在美国压力下被迫暂停部分对华出口,凸显了中美贸易摩擦下欧洲企业合作的困难。微妙之处在于,本次中欧会晤恰逢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举行会晤。布鲁塞尔谈判桌不仅涉及稀土和芯片,还体现了中国、美国和欧洲之间微妙的三角关系格局。当前,中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,经贸相互依存深厚。但中欧关系仍处于敏感时期,欧方一系列调查和限制措施给双边合作蒙上阴影。从更深层次看,地缘政治演变正在重塑欧洲对中国的认知。受美欧战略框架影响,部分欧洲人对中国存在偏见,倾向于将经贸问题“安全化”、“政治化”,从而使务实合作失去了基础。事实上,中欧经贸摩擦不可避免,但不应掩盖合作主流。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,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,互利共赢。中国希望欧盟不要经常采取限制性措施,而应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。 。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)由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发布。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并上传-发布,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上一篇:财政部:1 下一篇:没有了